鬼才——李贺是怎么死的?

10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31 12:11:40    

  唐朝的诗词大家无数,璨若星河,这其中有一位独特的诗人:李贺。李贺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是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人称“诗鬼”,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他给后世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千古佳句,但却一生困厄幽苦,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河南福昌人,因其字长吉,其诗体称“长吉体”。祖上是唐宗亲旁支,但到了他的年代早已家道中落,父亲李晋肃在李贺小时候就去世了,李贺家境愈发贫寒。

  李贺本人体形细瘦,通眉长爪,典型的瘦弱文人形象。但才思聪颖,七岁能作诗,年少成名,被称为“神童”,15岁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

  当时名满天下的一代文宗韩愈和古文家皇甫湜听说了李贺的才华,登门拜访,李贺即兴赋诗,写了一首《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全诗一气呵成,文采华丽,气象万千,既表达了李贺对二位大家的仰慕之情,也寄托了希望两位高士提携眷顾自己的恳请。韩愈和皇甫湜大惊。

  李贺由此名扬京洛。

  年纪轻轻声名在外,李贺踌躇满志,然而他的命运却极其坎坷。李贺在去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父亲离世了,他只得回家守孝。三年后再来长安科举,却为声名所累,遭人嫉恨,嫉妒他才能的人说他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尽管有韩愈写文《讳辩》声援李贺,但李贺最终还是没能参加科举考试。

  后来经人推荐,李贺做了三年从九品小官,自称“牢落长安”。在这期间,李贺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增长了生活阅历,在诗歌创作上也收获颇丰,其作“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不过依然仕途暗淡。

  后李贺离开了长安,去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中做了三年的幕僚,帮办公文。此时藩镇的势力猖獗,唐朝显现出动荡苗头。后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休养,李贺无路可走,强撑病躯,回了昌谷故居整理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李贺一生作诗200多首,有借古讽今的,讽刺政治黑暗和不良社会现象,李贺早年家居昌谷,临近洛阳到长安的主道,征调运输必经,种种剥削恶性,有所见闻;后羁旅京城,官僚贵戚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贪官横行,民不聊生,更是深有了解。这里引一首反对藩镇割据的诗《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也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李贺一生仕途困厄,疾病缠身,有“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的消沉情绪,也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更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还有咏物的,比如著名的《李凭箜篌引》等,许多“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还有就是神仙鬼魅题材的,比如《天上谣》等,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诗中常用鬼意。翻看长吉诗集,到处是老、死、衰等字眼,还有残、断、堕、瘦、古、鬼、枯、颓、病、败、朽、暮、弊、破、哭、愁、幽、折、荒、血、寒、泣、悲、凄、苦等字眼也随处可见,充斥着“秋坟鬼唱,恨血千年”的意向,这也是李贺有“诗鬼”称呼的由来。

  李贺的诗风,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多表达其满怀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受和悲伤。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修辞奇巧,语言奇峭。有时也过分雕琢求奇,语意晦涩,意境美而冰冷,更负其“诗鬼”称号。

  李贺作诗不爱用典,立意独特,从来都搜肠刮肚,从不循规蹈矩。诗人多以物喻人,借物抒怀,爱写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等,借用典故。李贺则反其道行之,“其意新而不蹈袭,句丽不淫,长短不一,音节各异。”“在选取物象和意境上全避熟典,诗中二月不用折柳,三月不用桃李,五月不用蒲艾,七月不用牛女,八月不赋明月,九月不写登高”。

  李贺写诗,不急于立题,而是先到实际生活中挖掘题材。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记载,李贺常带着书童,骑着驴外出,边走边思索,一旦有灵感或好句,就记录下来,装在书童的锦囊里。回家后,再把锦囊的诗句整理成诗作。李贺母亲看到锦囊好多的诗句,心疼地说道:“这孩子作诗非要呕出心呕出血,才肯罢休么”,“呕心沥血”一词的“呕心”说的就是李贺。

  俗语道“天妒英才”,李贺一代才子,却英年早逝,一生命途坎坷,疾病缠身,郁郁不得志。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

  人虽逝,诗常存。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引得后来很多文人雅士以此为联作对,有宋代石曼卿“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元代元好问“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还有近代“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千古佳句,光耀古今。

相关文章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

2024-09-19 10:31:30

新《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新”在哪儿?

2024-09-19 10:16:27

2024年小产权房子最新政策:小产权转正已开始正式落实?

2024-09-19 10:01:22

个人住房产抵押贷款的条件和要求,你知道吗?

2024-09-19 09:46:19

经济补偿金和失业金不是一回事吗?

2024-09-19 09:31:33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2024-09-19 09:16:20

计提福利费包括哪些?怎么做会计分录?

2024-09-19 09:01:20

依法行政的六大原则

2024-09-19 08:46:25

给员工开罚款单怎么写?

2024-09-19 08:31:30

现行全国城市买房政策,您知道多少?

2024-09-19 08: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