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形成的共有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工资、奖金、收入: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劳动收入属于共同财产。
- 生产、经营的收益: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得的收益,无论这些收益是否已经实际取得,都被视为共同财产。
- 知识产权的收益:如果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了知识产权,那么这项知识产权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也属于共同财产。
-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除非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表示该财产为个人财产,否则属于共同财产。
- 投资收益: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投资所得,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房产等投资产生的收益,属于共同财产。
-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夫妻共同购买的房产、车辆、家具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夫妻共同享有的债权等。
!!!其中这里的第四点我们要特别留意,防止吃绝户的存在。建议父母提前订立好遗嘱,防止被直接分割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以下几种情况通常被视为个人财产:
- 婚前个人财产:夫妻一方婚前所拥有的财产,除非双方有协议将其转化为共同财产。
- 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如一方因工伤、交通事故等获得的赔偿金。
-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如果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指出某项财产只属于夫妻一方,那么该财产不属于共同财产。
-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如衣物、饰品等明显属于个人使用的物品。
- 其他应当归一方所有的财产:如一方的姓名权、肖像权等个人权利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在实际生活中,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这时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如,如果夫妻双方对某项财产的归属有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定。
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夫妻双方有权平等地处理共同财产,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处分共同财产。
- 夫妻离婚时,共同财产应当平等分割,但考虑到双方的实际贡献和家庭需要,可以适当有所倾斜。
- 如果一方有隐藏、转移、毁损共同财产的行为,法院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给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