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42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6-16 23:20:34    

古之贤者,见中秋明月,不禁生情:“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增广贤文》)

中国古代文人传统上大都有“悲秋”情节——

元•赵孟頫《秋声赋》

欧阳子静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他听到,“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大家的童子文采也很高,对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于是老夫子感慨起来,“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感慨未毕,“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宋•欧阳修《秋声赋》)

多美妙的文意,在中秋时节读来胸中沛然,不长的文字,几乎都叫我搬运来了。但我想我应是那童子,在当今好快好快的生活节奏下,已经没有了老夫子那种“悲秋”的意趣,闲暇时偶有那种“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悠然感觉,就很知足了。

于是我好奇心大涨,考据癖发作,非要把“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来历探究一番。果不其然,古人化用了绝好佳句——

唐•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位是酒徒中的诗者,诗者中的剑客,我辈怎能企及?

在诗的海洋里寻觅,又看到了——

明•祝允明草书手卷《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于是,信心备受打击。李白的月光,“秋复春”,还能说是赏中秋之月有感而发,这张若虚直接就注明“春江”,春月也是这么“情怀”,叫我写什么样的绝妙佳句去和两位文之尊者谈屑?

不行,要独辟蹊径,要从月中寻觅些故事,诗歌不能取胜了,奇妙说法总要有吧?

在李白诗里,又是“白兔捣药”,又是“嫦娥孤栖”,这红眼的兔乖乖伴着高髻的美人,天天嗅着仙草神药的芳香又是为哪般?

一番翻检,好神奇,这兔儿与美人,原来早就有月亮户籍——

战国•屈原《天问》:

月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意思是说,“月神有什么品质,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个兔儿在怀里?”(林庚《天问论笺·今译》)这位三闾大夫了不得,自己独霸了端午节的文化源头,原来在中秋节也有他的说法。他的短短十六字,证实中国人登月早已有之,古已有之。而且还是美人抱兔,那场面,怀中露出长长的一对俏皮耳朵,还有红红的眼波瞟你,以后都改养宠物兔可好?满大街因遛狗的怨气会少很多吧?那兔子捣药,是不是因为嫦娥是“多愁多病身”,需要常吃些祛冷防寒的仙药才能在广寒宫里永驻“倾国倾城貌”?所以,勤劳的兔宝宝才会生命不息,捣药不止?

萨摩亚1996《北京亚洲国际邮展•中国中秋节•玉兔捣药》

然而不,美好的境象总是短暂的,依照主宰我们的生活大编剧的观点,当你认为某样事物是美好的时候,生活一定要把它在你面前摔碎给你看,让你知道凡人岂能对月亮有什么非分的想法!

于是,大反派登场——

《吴越春秋·越王阴谋传》:

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月,名曰西王母。

可见西王母才是月神,她才是月亮的真正掌控者。这位女神仙是何样的风采?

《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撤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居,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原来,这位面目狰狞的西王母才是我们身后的主人。古人大归以后,要向西去,随身携带大量儿孙置办的物件,估计走到昆仑之丘,就要被老人家收点“人事”,不然怎会“万物尽有”?

而且这西王母最了不得的地方是掌管不死之药。长生不老,人类永恒的向往。

嫦娥,也叫“常娥”或“姮娥”,《淮南子·览冥》就揭露了她和西王母的关系——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可见,羿和嫦娥这两口子是古代中国最不让人省心的两口子:丈夫射日,要不是拦得快,差点把十个太阳都射下来,差一点“万古如长夜”;妻子嘴馋,什么好东西都不能留过夜,给后世那些吃零食不住嘴的女子做了个不好的示范。大约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是这么被妻子吃穷的,他在《嫦娥》一诗中咬牙切齿地写到: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辰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叫你偷嘴,这回寂寞了吧?空虚了吧?冷了吧?

(其实,李商隐和夫人王氏感情很好,他一生不得志,抑郁寡欢是真。)

嫦娥你这女子,再看月亮时,我就不能对你再胡思乱想了,你也是有故事的人儿。

中国台湾省发行的《嫦娥奔月》主题系列邮票

不行,打击还不够,现在流行降维,二向箔说到就到——

《山海经·大荒南经》: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大荒西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哼哼,日神羲和生了十个太阳,我想到了天干,什么?你要发言?且慢开口,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简单,所谓天干,是阏逢(甲)、旃蒙(乙)、柔兆(丙)、强圉(丁)、著雍(戊)、屠维(己)、上章(庚)、重光(辛)、玄黓(壬)、昭阳(癸)。如果不繁复,就不是中国文化。

不用说,常羲就是月神,她生了十二个月亮,肯定想到地支呀,是摄提格(寅)、单阏(卯)、执徐(辰)、大荒落(巳)、敦牂(午)、协洽(未)、涒滩(申)、作噩(酉)、阉茂(戌)、大渊献(亥)、困顿(子)、赤奋若(丑)。不说话了吧?放心,常读古文,一定会让你碰到一回。而且正月建寅,周朝的风格啊,参见《周易》。

好端端提什么羲和、常羲呀?有了羲和,我要隔段时间关心花呗的大日子;有了常羲,十二个月内我怎么这么喜欢沐浴“月光”?所以被人爱称为“月光族”。

因为,陈钧《论月神嫦娥》考证说:“嫦娥’即由‘常仪’演变而来。” 宋史绳祖引《汉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而所谓“嫦娥”即“常仪”字之误。仪,叶音俄,就是说,在《诗经》时代,“仪”读音为“娥”。“常仪”又与“常羲”是同名异字,《史记》就写作“常仪”。袁珂《嫦娥奔月神话初探》神补一刀:“常羲生月这还是原始时代的神话,而嫦娥奔月神话便是从这个神话演变而来。”

坐实,掩面,怒扔书本,嫦娥什么的根本就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利用天干地支记录历法的衍生品嘛!对月亮的美好情感都叫这冷冰冰的考据毁了!

不行,我不要入世,我要出世,(当然只是精神上出世,这身子骨还是要天天食人间烟火的),去玄学里面坐坐禅,冷静冷静。终极打击来临——

《周易•系辞传》: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今有学者进行了科学考证:“太极”就是太阳;太阳的东升西落造成地球上光线的明暗变化,生出了“两仪”,就是阴阳;日月阴晴圆缺的变化成就了四季,就是“四象”;于是万物生,“八卦”来了。

中国澳门《伏羲八卦画挂图》

太阳之精为日,太阴之精为月。又是《周易•系辞》:

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老祖宗咋不害羞呢?(不过是蛮科学的。)

从中秋望月顺溜到男女人伦上了,我不听!我不听!

且把诗文放到一边,我们现在只谈风月,到古今各地看看民间的中秋节习俗,轻松一下。

其实在中国古代,中秋节还是很有玩头的,文人是这么记载的,据说有四大玩法——

花好月圆

其一,中秋祭月。各地风俗如下:北京《顺义县志》:“八月‘中秋’,陈设瓜果、酒醴祭月,为月饼相馈送,俗名团圆。”河北《保安州志》:“八月十五日,陈设瓜果于庭,以祭月。”山西《清源县志》:“‘中秋节’,瓜果、月饼祭月,欢宴竟夕。”四川《华阳县志》:“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夜于庭中陈月饼及梨,石榴诸果品以拜月,或约友朋吟饮,谓之‘赏月’。”贵州《八寨县志稿》:“八月十五,谓之‘中秋’。各设糕饼果品以祀月。”云南《昭通志稿》:“‘中秋’,瓜饼祭月。”陕西《富平县志》:“八月十五日,送月饼、瓜果,拜月。”甘肃《庄浪志略》:“‘中秋节’,戚里馈送瓜果、月饼,晚设之拜月。”《宁夏府志》:“‘中秋’,祀月。”湖南《永州府志》:“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作月饼相饷。至墓夜,家家祀月。”广东《阳山县志》:“八月十五夜,男女祀月。”广西《融县志》:“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以果饼相馈赠,夜则陈香烛、饼果以祀月。”辽宁《开原县志》:“八月‘十五日’,陈月饼,设瓜果祭月毕,聚饮,曰‘赏中秋’。”吉林《安图县志》:“‘中秋节’。……俟月上升,即在院中陈设瓜果、月饼等物,望月而拜,为之‘圆月’。”黑龙江省《绥化县志》:“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设瓜果以拜月。”

其二,中秋观潮。观潮时间以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到八月十八日为最盛, 最好观潮地点有二:一是广陵之曲江;二是浙江之钱塘江。

列支敦士登2010《上海世博会》清•虚谷《观潮图》

宋•吴儆《钱塘观潮记》:

钱塘江潮,视天下为独大。然至八月既望,观者特盛。弄潮之人,率常先一月,立帜通衢,书其名氏以自表。市井之人相与裒金帛张饮,其至观潮日会江上,视登潮之高下者,次第给与之。潮至海门,与山争势,其声震地。弄潮之人,解衣露体,各执其物,搴旗张盖,吹笛鸣钲,若无所挟持,徒手而附者,以次成列。潮益近,声益震,前驱如山,绝江而上,观者震掉不自禁。

其三,中秋摸秋。中秋节也是祈求子嗣的节日,还有“偷瓜”的节目相伴。湖南《善化县志》:“八月十五,……妇女祈子者乡间多于园圃采瓜为验,谓之‘摸秋’。城中则以金鼓、花红,令小童衣冠捧南瓜至祈子家,谓之‘送秋’。”湖南《晃州厅志》云:“‘中秋节’。……又有摸秋之戏,入人家疏园中摘瓜抱归,置之帐幕中,以兆宜男。”四川《筠连县志》:“‘中秋节’,……是夜以红绫裹冬瓜置彩亭中,鼓乐仪仗送至少子之家,取瓜绵之兆,谓之‘送瓜’。”四川《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十五日为‘中秋节’。……士民以糕饼供月,妇孺偷瓜送人,祝生子。”

月圆中秋

其四,中秋团圆。中秋之日,夫妇团聚,家人共聚一堂,很多地方都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如河北《徐水县新志》:“八月望日,谓之‘中秋节’。拜月,供瓜果、月饼。全家欢饮,又谓之‘团圆节’。”辽宁《营口县志》:“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戚友以月饼、果实相馈遗。夕设瓜果于庭,拜月鸣鞭,家人团集,儿女分甘,故谓之‘团圆节’。

月圆中秋

中秋节的团圆是这样过的——

安排家宴,团聚一堂。中秋节之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要共聚一堂,共同祝贺中秋佳节。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宋•吴自牧《梦粱录》:

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夕,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戒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窦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馈送月饼,送出祝福。明朝时期,象征团圆主题的月饼开始成为中秋节的重要内容。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燕(宴),或携榼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颐和园-画桥醉月

很多传统都保留到近现代,老百姓是这么玩的——

江南苏、杭地区有“走月亮”习俗。在月明之夜,妇女们盛装外出,或互相串门,或月下戏耍,或去闹市、寺院游逛,或观看文艺演出,往往走到深夜方归。湘潭地区的游宝塔的习俗,也与“照月得子”一样,祈求生殖与健康,在当地流传的一首民间歌谣里就有:“八月十五游宝塔,带起香烛敬菩萨。老人家青头发,后生子有财发,堂客们生个胖娃娃,满妹子对个好人家。”

贵州有中秋节偷瓜是这样的,偷瓜在晚上进行,偷的时候,故意让被偷的人家知道,以讨来这家的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偷来瓜之后,给瓜穿上衣服,画上眉目,打扮成小孩的样子,放在轿子上,敲锣打鼓送到没有生育的妇女那里。接受瓜的人家,必须请送瓜的人吃一顿月饼,然后将瓜放在床上,让瓜在妇女身边睡一夜。第二天早晨,把瓜煮了吃。当地人相信,从此以后妇女可以怀孕。

湘西、黔东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的风俗。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来牵红线。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将预示两人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喜爱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会生胖娃娃,毛头(毛豆的谐音,指小孩)的康健。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在安徽的一些县、市中秋夜要舞草龙。中秋节当天,小儿早起,呼朋唤友,取田中稻草扎成龙形,糊以色纸,夜间插烛于龙身,游行街市。草龙大小不等,大者十余人共舞,小者一人独舞。锣鼓声喧,爆竹满地,极奔走之热闹。有子之家,令其出与舞龙。无子者将龙首上蜡烛换下,谓可得子。

阿昌族的八月十五日是尝新节。先打扫卫生。再到地里挖一裸大芋头,砍一颗结了双穗的包谷,然后把芋头和包谷捆在一根竹棍上,靠放在堂屋的左角或右角。接着用新谷春出的新米蒸饭,杀一只鸡,摆上板栗、柑梨祭献老姑太。原来,老姑太是阿昌族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善于农事的老寡妇,人们跟她学种田、管田,家家年年丰收。

白族的八月十六是果子节。相传,很早很早以前,白族不知种果树,有一年八月十六日,天上的百花仙姑突然下凡到云南鹤庆县辛登村,教会了他们栽种果树。为了纪念百花仙姑,遂订八月十六为果子节。届时,家家设宴请客,午饭后,人们盛装端着月饼,吹着唢呐,唱着山歌,到梨园里祭供百花仙姑。

但是,要我说中秋节过得浪漫,我们真不及古人——

楚人有秋夕荡舟赏月的习俗。

汉•刘向《说苑·善说》:

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张翠盖而检犀尾,班丽桂社。……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楚说。……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垢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极枝,心说(悦)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好端端一个中秋佳节叫鄂君子皙和唱歌的越女活生生过成了情人节和成人节,古人雅到无耻,唏嘘。

玄宗游月

大玩家当然是唐明皇。敦煌文献《叶净能话》记载着最早、最完整的唐玄宗游月宫的传说,全文摘录如下:

八月十五夜,皇帝与净能及随驾侍从,于高处玩月。皇帝谓净能曰:“月中之事,其可测焉?”。净能奏曰:“臣说亦恐无益,臣愿将陛下往至月宫游看可否?”皇帝曰:“何以得往?”净能奏曰:“陛下自行不得,与臣同往,其何难哉?”皇帝大悦龙颜。皇帝曰:“可将侍从同行?”净能奏曰:“剑南看灯,凡人之处月宫上界,不同人间。缘陛下有仙分,其可暂住。”皇帝又问曰:“着何色衣服?”净能奏曰:“可着白锦绵衣。”皇帝曰:“因何着白锦绵衣?”净能奏曰:“缘彼是水晶楼殿,寒气凌人。”皇帝装束便行。

净能作法,须臾便到月宫内。观看楼殿台阁,与世人不同,门窗户帘,全殊异世。皇帝心看楼殿,及入重门,又见楼处宫阁,直到大殿,皆用水精琉璃玛瑙,莫测涯际。以水精为窗牖,以水精为楼台。又见数个美人,身着三殊(铢)之衣,手中皆擎水精之盘,盘中有器,尽是水精七宝合成。皇帝见皆存礼度。净能引皇帝直至要娑罗树边看树,皇帝见其树,高下莫测其涯,枝条直赴三千大千世界。其叶颜色,不异白银,花如同云色。

皇帝树下徐行之次,踟蹰暂立,冷气凌人,雪凝彻骨。皇帝谓净能曰:“寒气甚冷,朕欲归宫。”净能奏曰:“与陛下相随游戏,甚是仙幸,不并下方,陛下不用匆匆,且从容玩月观看,然乃却回,岂不善矣。”皇帝倚树,转觉凝寒,再问净能:“朕今忍寒不得,愿且却归。若更须臾,须恐将不可。”净能再闻帝说,不觉哂然。便乃作法,须臾却到长安。

皇帝专心求法,合掌向前,启言天师:“示朕道法,尽肤一身,永受天禄,与朕为师。”净能奏曰:“微臣道法,皆是符篆之功,岂堪传受。”皇帝至明晨,群臣朝参,帝曰:“朕昨夜三更,与叶天师同往月宫观看,见内外清霄迥然,楼殿台阁悉异,皆是七宝装饰。”群臣共贺皇帝:“三皇五帝周秦以来,未有似陛下者也。若道教通神,符篆绝妙,天下无过叶天师那。”皇帝遂命太史官,批在《唐录》。

玄宗游月作《霓裳羽衣曲》

又是帝尊,又想长生不老,还能美人相伴,这才是心目中的月亮广寒宫啊。

正遐想中,忽然被爱人弹了一个脑崩,“月饼都摆好了,你傻愣这会子,想什么呢?”我一个机灵清醒过来,原来刚才是出了出神,“指月破妄”了,于是阖家欢笑起来,过了一个团圆的中秋之夜。

相关文章

要约邀请和要约的区别是什么

2024-09-23 10:46:18

什么是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是什么?

2024-09-23 10:31:25

一审终审什么意思一审终审是否可以再审

2024-09-23 10:16:25

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不缴企业所得税,只交2%个税,这是为什么?

2024-09-23 10:01:23

借高利贷违法吗?借高利贷者应承担什么责任?

2024-09-23 09:46:29

盗窃罪的量刑标准及量刑标准数额

2024-09-23 09:16:19

避免客户跳单,中介服务要“划算”

2024-09-23 09:01:40

中秋国庆假期开始,加班费怎么算?工资高了,影响社保缴费吗?

2024-09-23 08:46:25

注射死刑真的是无痛苦性死亡吗?不是你想的很舒服

2024-09-23 08:31:36

上海高院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2024-09-23 08: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