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用“皇帝锄地都用金锄头”这句话来讽刺那些目光短浅以己度人的人。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中国古代的皇帝真的可能在一些时候使用金锄头锄地。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奉行以农为本的国策,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举世罕见,上到皇家贵胄下到平民百姓都对农业生产有着同样的重视。
对农民来说,重视农业的表现就是以务农为本业,养家糊口发展生产;但是作为皇帝,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只是坐在金銮殿上发号施令又太脱离群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亲耕”。
所谓亲耕,也就是皇帝亲自到田间地头参与农事劳作。对亲耕的描述最早可以在《礼记》中找到。“天子亲耕於南郊,以共斋祀。”是周朝时天子亲耕的简单记述。我们可以看到,天子亲耕的目的是祭祀。
汉朝之后,天子亲耕的传统逐渐成为一种国家礼仪。但是对这一事件的具体记述还要等到明清时期才可以看到。
明朝初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出身微寒,深知农业对国家和百姓的重要,便继承前朝传统,将皇帝亲耕视为一项重要的礼仪,明清时期的很多皇帝都曾亲自到田间参与耕作。
皇帝亲耕作为一项礼仪,自然地衍生出繁杂的内容。
首先是对耕地的选择。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在北京的西郊建设了先农坛,先农坛内即为皇帝亲耕时所使用的耕地。
其次是农具,皇帝本人在执行亲耕时使用的农具也非一般的农具,而是雕有行龙,并全部漆金。再由两名耆老搀扶着在田间步行三次。
在《雍正亲耕图》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到清代的一次亲耕场面。
皇帝完成亲耕任务之后,以户部尚书为首的百官也要如法炮制,随后由顺天府尹进行播种。
这些内容进行完毕,教坊司的优伶会立即向皇帝进献五谷,以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