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53年7月8日的卡斯蒂永城郊,周遭炮火漫天,身边的将士在法军猛烈攻势下,如待宰的羔羊般,慌忙逃窜。塔尔伯特公爵拖着他年迈疲惫的躯壳,奄奄一息地凝望着远方,他知道,这一次,英国的军队已经失去了上帝的眷顾,不可能再如先祖那般,再创以少胜多的神迹。
未久,随着敌军一把飞斧袭来,一阵剧痛后,他看见他的躯壳在不远处倒下,旋即,他的头颅便彻底丧失了意识。这一幕绝望的场景昭示着百年来的斗争,以法国重新获得独立而告终。英国不得不为此战放弃百年来在法国大地上占据的大量土地,英法两国人民也因此战唤醒了民族的意识。这场决定未来世界数百年走向的战役便是卡斯蒂永战役。
中世纪时期,由于欧洲封建继承制度的缘故,一个原隶属于法兰西的贵族最终通过联姻摇身一变成了英格兰的国王,但是英王仍旧占据其原属于法国的领地,于是英法就土地的归属展开了一场长达百年的战争。在这场世纪之战的前期和中期,法国由于内部矛盾,被英军轻松击溃。于是,英国军队的铁蹄蹂躏了法国人民数十年。
英法之间的矛盾冲突在1420年的《特鲁瓦条约》签订后达到高潮,此时英王亨利五世借助条约窃取了法国国王的继承权,法兰西王国到了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最终双发爆发了奥尔良战役。法国贵族原本打算投降顺服英王,但英王不愿与勃艮第共享战果,便拒绝了此项约定,但未曾想到圣女贞德横空出世,力挽狂澜拯救了奥尔良,唤醒了法兰西子民的民族意识。
虽然奥尔良战役令查理七世陷入绝望,但随着战役的取胜,他也因祸得福。原来,由于经过前面的多次战役以后,法兰西贵族势力被英军清洗得所剩无几。奥尔良战役以后,虽然留在查理身边得贵族所剩无几,但都是他的拥趸,于是王室的力量变得单一而团结,再加上民众的民族意识苏醒,在贞德辅佐下,查理异常受到人民拥戴,于是奥尔良战役成为了百年战争最后一个转折点。
与此同时,英国内部的矛盾却开始激化。英王亨利六世因为父亲谋权篡位,夺位不正,令原属于金雀花王朝的贵族心中不满,但是拥护兰开斯特王朝的势力也颇为强大,双方之间展开激烈较量。随着法兰西战事的不利,矛盾加剧,英国王室备受质疑,这也令战场形势更为不利。于是英法两国互相唱着对方唱过的戏码,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自1439年起,查理七世手中权力得以集中,并对军队进行了改革。此时法国不再按照过去的封建契约制度,认为附庸的领主该义务参与国王的作战,并开始发布军饷,培养职业军队;在军队方面,培养专业兵种,加强对每一个军士的训练,并配备完备的物资,当然,这是中央军的"礼遇";至于地方上,王室则将原先的民兵、雇佣军和土匪集团重组为地方军形势,并免除税负;武器方面,法军吃了前人的亏后,组建了大规模炮兵部队,以克制英军长弓手。
在英国忙于内斗之际,法国人已是厉兵秣马,整装待发。公元1450年,以5000名骑士为核心的法国军队率先进军被英国霸占的诺曼底,还在内斗的英国只能匆忙勉强凑出一支5000人的援军进行援救。
可是,此时的法军在英军长弓兵的射程外火炮齐发,轰击英军阵地。遭受打击的英军眼见束手无策,只能冲出阵地,杀向法国炮兵。但是步兵又如何是重骑兵的对手呢?在他们与法国步兵和炮兵如火如荼进行交战时,法国重骑兵部队从侧翼袭来,杀的英军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灭。于是,被英军控制几十年的诺曼底再度回到法国手中。
然而,令法国始料未及的是,阿基坦的首府波尔多虽然回归祖国的怀抱,但是它的臣民们却习惯了自己英国臣民的身份,并怂恿和支援随后赶来的入侵英军。这无疑是法国的悲哀!随着6000英军入驻城中,震怒的法王派出了他的王军,出军波尔多,于是双方的决战在途径波尔多的要塞卡斯蒂永城爆发。
公元1453年7月8日,近万人的法国部队南下阿基坦,抵达了波尔多必经要塞卡斯蒂永城,发起了对此处的围攻战。实际上,这是法军有意而为之,因为他们试图引诱驻守在固若金汤的波尔多的英军赶往此处,以待轻松全歼。另外,此处周遭的地形十分有利于法军枪炮部队展开设伏。
虽然英军塔尔伯特公爵十分希望法军在波尔多与英军决一死战,但是却遭受到手下的胁迫,要求他为了荣誉和勇气战斗。同时,他曾今竟然败在了不满二十岁的少女贞德手中,被他视为一生之耻,于是为了寻回曾经作为骑士的尊严和颜面,他决定下令守备在波尔多的军队离开城镇,驰援此处的盟军。
虽然英军本身人数并不算多,但是这六千人可谓是支撑兰开斯特王室的本钱了,里面有着一支装备精良的骑兵,以及数量众多的步兵和炮兵,加上来自加斯科涅的法国反叛者,共计9千人。虽然英法两军人数相当,但实际上,英军除了精锐部队大部分的兵力都是来自法国的军队和还未撤离的英军,他们之间缺乏统一的指挥。
就这样,快慢不一的英军从各处匆忙赶赴卡斯蒂永,这也令塔尔伯特的骑兵精锐们与后面的部队严重脱节。7月17日,塔尔伯特率领500骑兵和800步兵迅速攻占了卡斯蒂永城附近的修道院,以待援军的到来。但是在援军匆忙赶来还未整顿之际,法军大规模部队已经接近他们。尽管深知己方数量不足,但他为了防止敌军安定下来,便率先发动了对敌人的进攻。
其实法军早已注意波尔多英军的动向,并在其周围构筑了炮兵阵地,悄悄挖掘了壕沟,借助其来藏匿和防护临时搭建的胸墙和炮位。而且法军有着大量的小型火炮、火门枪和新式的火绳枪,这些强大的火力配置,其射程和伤害都胜于英军著名的长弓兵。而英军却对法军新研制的武器毫不知情。
当塔尔伯特下令英军发动总攻时,其长弓手需要便边躲避法军的弹药,边射箭掩护骑士和步兵的进攻,而这些步兵和下马骑士则忙于破坏法军的攻势而未能伤及法军分毫。法军则充分发挥自己的火力优势,大量的火炮和子弹铺天盖地地压向英军,不断得压迫着英军,令他们寸步难行。
由于英军对对手的实力估计出入较大,所以英军首攻部队伤亡十分惨重,许多英军未能伤到法军一人,便被法军一炮轰杀十多个。就算越过炮火的射击,但当走近法军,他们还需要面对法军的箭矢和火枪,就算有几个幸运儿越过了沟壕,法军的重甲骑士也今非昔比,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重创。
当后来的英军赶到现场,看到这一惨状后,被吓得军心涣散,连英军最为精锐的部队尚且如此,他们又能起何种作用呢?在后方英军疲于应对敌军炮火之际,此时法军派出一支骑士部队偷袭英军侧翼。英军本就军心不稳,此时被法军冲击后,如同一盘散沙,纷纷成立待宰的羔羊。于是,在英军兵败如山倒的形势下,塔尔伯特公爵的头颅被法军割下,英法百年战争以法军最终取胜画上了句点。
自1453年卡斯蒂永城后,英格兰彻底失去了阿基坦,成为百年战争的输家,在欧洲大陆只剩下一个港口加莱。这场战争虽然造成了法国人民流离失所,但战争令法国彻底完成了统一。而这次战争以后,令英格兰人和法兰西人的民族意识被彻底唤醒,两个民族和政权彻底分离,泾渭分明。这也为日后法国的欧洲扩张和英国称霸世界埋下了伏笔。
英法百年战争同时也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战争过程中,双方的武器和战争体制以及战术思想都有着极大的变革,而这些变革也间接打击了贵族势力,为后来资本主义萌芽的萌发与成长创造了条件。这场战争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了民族认同感,所以自奥尔良战役后,法国人民才能齐心协力,挽救危在旦夕的国家。
回首中国历史,我们也曾同法国一般,惨遭百年屈辱的历史。当然,昔日的祖国也不乏先烈与英杰们,正是他们带领着我们的先辈们一起挽救当年危弱的国家,彻底打破了封建枷锁,彻底唤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这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令我们在这70年的过往中岿然屹立而不倒,骄傲地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