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师学会与铁路精英

34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6-21 07:53:14    

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不少人都听说过「英国皇家学会」,它是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学会。「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全称「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成立于1660年。著名科学家汤姆逊、狄更斯、牛顿等先后担任过该学会的会长,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巨匠都是该学会的会员。

相比较「英国皇家学会」,中国最早成立的科学学术团体要晚二百多年。有文献称「中国科学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该学社始创于1915年,发起人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几位中国留学生,包括赵元任、任鸿隽、秉志、杨铨(杏佛)、胡明复等。该学会的宗旨为“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

「中国科学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单凭它创办的几本家喻户晓的杂志,如《科学》、《科学画报》、《科学译丛》,便可管窥一斑了。然而,若论创建的年代,「中国科学社」还算不上业界的老大,真正的第一当数另外一家,它就是本文要介绍的「中华工程师学会」。

19世纪60至90年代,为应对内忧外患,清廷朝野一群王公大臣,在国内掀起一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这场运动即所谓“洋务运动”,这群王公大臣即所谓“洋务派”,核心人物包括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试图通过效仿西方列强模式发展近代工业,增强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满清统治。

富国强兵,最奇缺的是拥有科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人。为培养专门人才,国内相继开办了多所新式学堂,如马尾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江南陆师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焦作路矿学堂等。自1872年起,清政府还分四批先后派出120名幼童前往美国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往欧美、日本学习工程技术的留“洋”学生陆续学成归国,而上述军事、路矿学堂培养的“土”造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也成长起来,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近代中国在铁路、矿务、电报及船政等领域的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1909年詹天佑主持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使得工程师的地位和威望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科技报国,国内的工程技术人员日渐增多,并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人群。

在这种大背景下,1912年,詹天佑主持粤汉铁路时,在广州为了约集同志,创立了「中华工程师会」并出任会长;颜德庆、吴健、屠慰曾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工学会」,颜、吴二人分任正、副会长;徐文炯在上海组织了「路工同人共济会」,并自认会长。上海的两个“会”虽不知广州已有个“会”,但因颜德庆和徐文炯曾经皆为詹天佑的同事、助手,加之詹天佑在国内工程界的威望和地位,所以两个“会”都一致推举詹天佑为名誉会长。

三个团体,宗旨相近,成员相熟,于是有人提议不如三而合一,三会各自征求本会会员意见,均获全票赞成。1913年8月17日,三会会员齐聚汉口,举行「中华工程师会」((the Chinese Institute ofEngineers)成立大会,詹天佑被推举为会长,颜德庆、徐文炯为副会长,周良钦、苏以昭等20人为理事。大会通过了《中华工程师会简章》,确定其宗旨为:统一工程营造,规定正则制度。发达工程事业,俾得利用厚生。日新工程学术,力求自阐新途。规定其办法为:出版以输学术,集会以通情意,试验以资实际,调查以广见闻,藏书以备参考。


1914年11月,中华工程师会在汉口召开第二届常年大会,詹天佑再次高票当选会长,吴健、陈榥为副会长,颜德庆等20人为理事,赵世瑄为总干事。1915年3月,中华工程师会第一个分会在北京成立,华南圭当选为总干事。同年7月,詹天佑等人决定将「中华工程师会」易名为「中华工程师学会」,以彰显其学术性质。是年9月,学会召开第三届常年大会,詹天佑再次当选会长。

1916年9月,因骨干会员多在北方,且北京分会业已成立,学会决定将总会事务所由汉口迁往北京,先暂借位于南河沿石达子庙的欧美同学会作为办公场所。是年10月,中华工程师学会在北京举行第四届常年大会,由于詹天佑的让贤,沈琪当选为会长,陈西林、邝景阳为副会长,胡仁源等20人为理事,华南圭为总干事。詹天佑虽因故未能莅临此会,但却寄来一篇书面发言(演说词),在简单回顾学会发展历程之后,詹天佑直述交通之重要并对学会寄予殷殷厚望,他说:“凡国家之贫富强弱,恒视工业之盛衰、交通之利阻、舰械之精窳(yu3,恶劣、粗劣)以为标准。本会宗旨既在发达工程事业,增进社会幸福,则不可不察时势之所趋,以求利国利民之策。我国矿产素丰,利源未辟;轮舰军械,仰给外人。交通不便,急需多兴路工;利造未精,允宜广立机厂。凡此数端,皆根据于工程学术,本会亟应切实研究,冀有所贡献于国家,而立富强之基础。责任所在,难作缓图。”

1917年7月,学会正式迁入位于西单牌楼报子街76号的新建会所。

1917年10月,中华工程师学会在北京举行第五届常年大会,选举张謇、叶恭绰为名誉会长,詹天佑再次以高票当选会长,邝景阳、陈西林为副会长,赵世瑄等20人为理事,华南圭连任总干事。

1918年10月,学会召开第六届常年大会,詹天佑再次被推举连任会长,邝景阳、华南圭为副会长,俞人凤等30人为理事,唐在贤为总干事。

从1913年到1923年的十年间,中华工程师学会的会员人数从148人增长至537人,成为当时中国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学术团体之一。

学会之所以获得快速发展,其重要原因来自詹天佑个人的威望与努力。詹天佑成功修筑京张铁路后,又主持粤汉等多条铁路建设工程,并担任民国交通部首任技监,在国内工程界享有极高声誉,他先后五任会长之职,为学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工程师学会以研究学术为第一要义,其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的主要形式有二,一是出版学会会报,二是编辑专业书籍。早在1914年,中华工程师会便将年终出版的会务报告改为《中华工程师会会报》,1915年7月学会易名后,该刊更名为《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该月刊主要发表各地会员的学术研究成果、工程论说与试验报告,以及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发明成果等,每年出版一卷,每卷十二期。

会报最初设置的栏目版块包括「图画」、「记载」、「论著」、「记述」、「专件」、「丛录」、「章程条例」、「会员消息」等。以刊载的专业文章为例,有会长詹天佑的《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副会长陈西林的《赣粤路线所经地方说略》、总干事华南圭的《机器铺路》等。

除了在会报上刊登专业论文,学会还出版会员的专业著作。1915年,由詹天佑编著的《华英工学字汇》出版,它是学会出版的第一本工程类书籍。这部词典的问世,对于扩大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中国工程学术发展,促进技术名词术语的规范,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16年,学会又出版了华南圭编著的《铁路》,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铁路材料」,下编为「铁路工程」。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在汉口病逝。缺少了这位工程界领袖的号召,中华工程师学会的影响力以及对国内工程师的吸引力都大打折扣。失去主心骨的学会日渐衰落,具体表现为会员人数不升反降,年会活动名存实亡,出版会报乏善可陈。加上「中国工程学会」1923年后转入国内活动,「中华工程师学会」昔日的领导地位逐渐被后者取代。

「中国工程学会」1917年创建于美国,发起人皆为中国工科留学生,包括陈体诚等人。该学会的宗旨为“联络各项工程人才,协助提倡中国工程事业及研究工程学之应用”。

1931年8月26日,「中华工程师学会」与「中国工程学会」在南京举行联合年会,27日决议,两学会合并为「中国工程师学会」(the Chinese Institute ofEngineers),总会设于南京,同时议定以「中华工程师会」成立的1912年为「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创始之年。合并组建的「中国工程师学会」拥有会员2169人,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工程学术团体,工程界的领袖地位非其莫属。

回眸「中华工程师学会」的如烟往事,有必要历数下那些为学会的成长筚路蓝缕的先驱们。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生于广东南海。1872年第一批幼童留美,1878年入耶鲁大学学习铁路工程,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先在马尾船政学堂、福建水师、黄埔水陆师学堂任学员、驾驶、教习七年。1888年到天津从中国铁路公司帮工程司做起,参与修建津沽、津榆、津芦、锦州、萍醴铁路。独立主持设计、勘测、建成新易、京张铁路。历任京张铁路工程局会办兼总工程司、总办,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汉粤川铁路会办、北洋政府交通部技监等职。1913、1914、1915、1917、1918年,詹天佑五次被推举为「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第1、2、3、、5、6届)。

沈琪(1871~1930),字穆涵,直隶静海(今属天津)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铁路科毕业,先在陆军和衙门担任德文译员,后开始其工程师生涯。晚清时,历任京奉铁路技师、北京外城市政工程局副总办、盛京铁工局总办、川粤铁路总管理局顾问、津浦铁路北段总稽查及会办等职。民国时,历任交通部技正、路政局局长、技监,铁路技术委员会副委员长,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通大学前身)校长,京绥铁路督办,沧石铁路局长,津浦铁路北段总工程师,交通部路政司司长,交通部总技监等职。1916、1919、1920、1921、1922年被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第4、7、8、9、10届)。

邝孙谋(1863~?),又名景扬,字星池,广东南海人,第三批留美幼童,麻省理工肄业,回国后历任开平铁路公司总经理助理,京奉、萍醴铁路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粤汉、京绥、津浦铁路总工程师,京绥、京汉铁路主管,平绥铁路总工程师兼平汉铁路顾问工程师等职。1916、1917、1918年当选「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4、5、6届),1925、1926年当选「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第13、14届)。1888年,若不是邝孙谋推荐老同学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詹天佑的才能很有可能被埋没。

颜德庆(1878~1942),字季馀,上海人,早年留美获里海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粤汉、京张铁路工程师,川汉铁路副总工程师,北洋政府交通部参事,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技监等职。1923、1924年当选「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第11、12届),1913年、1915、1921年被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1、3、9届)。颜德庆为颜惠庆(民国外交家,曾任北洋政府总理)胞弟,与詹天佑交好已久,其参与京张、川汉铁路工程,均为詹所推荐。

吴健(1874~?),字任之,上海人,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曾留美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汉阳、大冶铁厂总办,国民政府工商部司长等职。1914、1915年当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2、3届)。

徐文炯,江苏人,1900年毕业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前身),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1905年跟随詹天佑参与京张铁路建设,为詹天佑助手之一。1906年任沪杭铁路总工程师,1909年任商办洛潼铁路总工程师。1912年,在上海组织「铁路路工同人共济会」。1913年至1915年任陇海铁路东段(开封至徐州)总工程师。1913年当选「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1届)。

陈榥(1872~1931),浙江义乌人,13岁中秀才,后入杭州求是书院研读数理,1898年首批官费留日,入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造兵科,1911年回国任陆军部军实司科长,中华民国成立后以陆军少将衔督理上海制造局,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等职。1914、1921年,当选为「中华工程师会」副会长(第2、9届)。

贝寿同(1875~1941),字季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南洋大学毕业,官费留学德国,毕业于夏洛顿槃工业大学建筑系。1915年起,在北洋政府司法部和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任技正,并曾执教于苏南工专、北京大学和中央大学。1925年当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13届)。民国初年的许多法院和监狱由他主持设计,他是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叔祖。

陈西林(1867~1946),字荫东,山东惠民人,北洋武备学堂铁路工程科,历任京张铁路帮工程司、京绥铁路总工程师、京汉铁路管理局副局长、京绥铁路顾问等职。1916、1917、1922年当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4、5、10届)。

华南圭(1877~1961),字通斋,江苏无锡人,官费赴法留学入巴黎公益工程大学学习土木工程,获工程师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前身)教务主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技正,交通博物馆馆长,京汉铁路总工程师,汴洛铁路局局长,北宁铁路局总工程师,天津工商学院院长等职。1918、1919、1920、1926年当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6、7、8、14届)。

俞人凤(1872~?),天津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参与京张铁路工程测勘、建设,是詹天佑的得力部属之一。后历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技正,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通大学前身)校长,京汉铁路管理局局长,中东铁路公司督办等职。1919、1920年当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7、8届)。

赵世瑄(1887~1937),字幼梅,江西南丰人,宣统二年工科进士,曾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22、1924、1926年被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10、12、14届)。

孙多钰(1882~1951),字章甫,安徽寿县人,康奈尔大学学习土木工程,返国后被清廷授工科进士,历任吉长铁路工程师,沪宁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总办,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等职。1924年当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12届)。

劳之常(1873~1948),字逊五,山东阳信人,北洋武备学堂铁路工程科毕业,后历任浦信铁路工程局局长,津浦铁路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等职, 1923年当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11届)。

王宠佑(1879~1958),字佐臣,广东东莞人,早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加州伯克利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采矿工程和地质学并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大冶铁矿经理、汉冶萍铁厂厂长、汉口商品检验局局长等职。1923年当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11届)。

严智怡(1883~1935),字慈约,天津人,1903年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化学,归国后任直隶商品陈列馆馆长、天津博物院院长等职。严智怡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南开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先生的次子。1925年当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副会长(第13届)。

上述的16人皆在「中华工程师学会」中担任领导职务,或会长,或副会长。其中除吴健(矿冶)、陈榥(机械)、王宠佑(矿冶)、严智怡(化学)和贝寿同(土木)5人的专业与单位比较特殊外,其余11人,则不仅是学“铁路”的,而且还是干“铁路”的。由此可见,铁路工程师在「中华工程师学会」领导群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与清末民初如火如荼的铁路建设现状以及功成名就的詹天佑师徒的声望不无关系。领导群体的特殊构成,客观上使得学会在会务、学术、出版的拓展过程中,难免有向铁路事业倾斜的趋势。

193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成立后,尽管还有像颜德庆、萨福均、凌鸿勋、茅以升、杜镇远等铁路人,但学会领导群已呈专业背景的多元化,出现了不少土木、化学、矿冶等领域的工程师,铁路工程师一家独大的局面成为历史。

当下的中国,后缀「学会」两字的社会团体已不再是稀罕物,其中包括与铁路相关的「中国铁道学会」以及从詹天佑创办的「中华工程师会」演变而来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岁月悠悠忆往事,饮水思源怀故人。谨以此文献给百年前诞生的「中华工程师学会」和会中的诸位铁路精英们。

詹天佑与中华工程师会部分会员合影(1913年)


相关文章

休产假时工资应该怎么发,发多少?

2025-01-21 01:51:39

侵权责任法被废止了吗?这几部法律全部作废了,你知道吗?新民法典正式实施

2025-01-21 01:21:40

高速超速10%不到20%怎么处罚? 新交规超速20%内不扣分,限速120开到143就没事?

2025-01-21 01:17:00

公权力什么意思? 公权力需要淡定

2025-01-21 01:11:00

公积金个人5%公司5%怎么算?均根据员工月工资进行计算

2025-01-21 00:29:1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及判刑几年,你知道吗?

2025-01-20 01:51:11

安全标准化与双重预防的区别

2025-01-20 01:50:15

收入证明、工作证明、解聘证明怎么开?怎么用?你都知道吗?

2025-01-20 01:45:40

借款条怎么写? 打借条一定要写明这5项内容!

2025-01-20 01:12:00

「建设工程」哪些项目需要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025-01-20 00:10:50